行業新聞
聚焦潔普動態,分享行業熱點,傳遞綠色科技,倡導環保理念
發布時間:2019-07-26 作者:潔普智能環保
隨著鄭州進入垃圾強制分類倒計時,越來越多的細則也在逐步出臺。7月21日上午,在鄭州市召開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上,下發了《鄭州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今年底前,鄭州市內5區和4個管委會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7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以上。對居民生活垃圾分類主體的補貼標準為戶均20~25元/月。
同時,《鄭州市大件垃圾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和《鄭州市廢舊織物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等兩個辦法也對外公布,鄭州市民對廢舊家具和舊衣服等不能再隨意遺棄了,而要定點投放。其中大件家具可由專業機構上門回收,市民不用掏錢。另外,之前飽受質疑的,遍布各小區的五花八門的舊衣物捐贈箱,也將由城管部門統一整頓,統一設置,統一捐贈,避免出現去向不明的情況。
大件垃圾要求定點投放,上門回收由政府買單
在《鄭州市大件垃圾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中,大件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重量超過5千克,或者體積超過0.2立方米,或者長度超過1米,且整體性強、需拆解處理的廢舊家具及其他大件垃圾。其中,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大件垃圾、廢舊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的處理不適用本辦法。
上述辦法要求,縣(市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大件垃圾收集方案的制定、專項收運隊伍的組建、收運車輛和工作人員的配置,公布預約方式及電話。街道辦事處負責督導住宅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物業企業)設置大件垃圾投放點,原則上每個住宅區應當設置1個大件垃圾投放點,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設置大件垃圾投放點的,由社區工作站或者街道辦事處集中設置。
此外,縣(市區)籌建的生活垃圾分揀中心,應布局大件垃圾拆解點及處理設施,對廢舊家具等大件垃圾進行人工拆解,拆解產物按照木質材料、金屬、海綿、塑料、皮革、織物等不同性質分類集中打包處理。拆解之后無再生利用價值的可燃物,破碎后可焚燒或者熱解處置。
對普通居民來說,需要注意的是,大件垃圾不能再隨意投放了,而應當投放至大件垃圾投放點或生活垃圾分揀中心,或者通過電話或者網絡預約,由專業清運隊伍上門回收。嚴禁將大件垃圾投放在其他生活垃圾收集點或者隨意丟棄在路邊及其他隱蔽位置。
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鄭州市分類辦)負責人介紹,上門預約回收,產生的費用前期都有政府承擔,不需要市民支付。
廢舊織物回收箱每個小區至少一個,原有捐贈箱將統一整頓
2019年8月1日起,《鄭州市廢舊織物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就將正式實施,該辦法中所指的廢舊織物,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再使用的服裝及家用織物。
關于廢舊織物的回收,《辦法》要求一個獨立的住宅區應至少設置一個廢舊織物回收箱,回收箱服務區域住戶超過500戶時可根據廢舊織物實際產生情況增加。回收箱箱體應統一標識,外觀包含分類類別、標志、投放指引、處理流程、回收企業聯系方式、監管電話、箱體編號等基本要素。
廢舊織物回收企業應向住宅區物業服務企業或管理責任單位提供免費預約回收服務,定期收集回收箱內的廢舊織物,收集頻次不少于每兩周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鄭州很多小區里,都設置有廢舊衣物捐贈箱,這些捐贈箱的名字各不相同,設置主體也是五花八門,有各個慈善機構,也有社會化的公司,不少市民對于捐贈衣物的流向都不了解,而之前也有媒體報道,有些不法公司將市民捐贈的衣物重新出售牟利。
對于這些五花八門的舊衣物捐贈箱,鄭州市分類辦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他們已經制定了實施細則,下一步將對這些小區里的舊衣物捐贈箱進行統一規范,取締原有的各種捐贈箱,改由城管部門統一設立,統一回收,計劃在8月底規范到位。
對于統一回收的衣物中,有價值的衣物,城管部門和民政部門對接,交由民政部門進行捐贈,這樣也避免出現去向不明和出售牟利的可能。
鄭州年底前垃圾分類覆蓋率要超70%,分揀中心提至“一把手”工程
在同日下發的《鄭州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了到2019年底前,鄭州市內五區和四個管委會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7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0%以上。此外,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覆蓋率也須達到70%以上,2020年底前達到95%以上。
針對有物業管理的小區,物業管理企業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責任人,并納入誠信考評體系。物業管理企業在考評合格的基礎上,依據鄭州市相關規定,按照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戶均20-25元/月的標準進行補貼,其中市財政補貼10元/月,剩余部分由各區財政承擔。
對無物業企業管理的小區,將引進運營企業組織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相關工作的模式,由運營企業承擔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職責。補貼標準同上述有物業公司管理小區。
而作為鄭州生活垃圾分類末端的重要一環,鄭州市各區分揀中心的建設一直備受關注。此次《方案》中也明確,鄭州市內五區和四個管委會要把區級分揀中心建設當成“一把手”工程來抓,確保2019年底前建成投運。
此外,方案中還要求,新建農貿市場須配套建設有機垃圾就地處理設施,現有的果蔬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原則上日產2噸以上果蔬垃圾的都要實施果蔬垃圾就地化處理。 在智慧化方面,鄭州市將研發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監管平臺,實現對生活垃圾前端分類、中端收運和末端處理的全過程智慧化監管,達到各類生活垃圾及其再生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的監管效果。
相關閱讀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