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聚焦潔普動態,分享行業熱點,傳遞綠色科技,倡導環保理念
發布時間:2019-08-15 作者:潔普智能環保
“喜新厭舊”是很多人的“通病”,在買衣服上也同樣如此,衣服永遠不嫌多,可不穿不要的衣服又該如何處理呢?迎合社會節約環保需求,舊衣物回收被很多專業人士認為是處理的一大“潮流”,但其背后的監管體制也有待健全。
買買買,是很多現代女生的通病,尤其是在買衣服方面:換季要買衣服,發了工資要買衣服,準備出去玩要買衣服......不管買了多少件衣服,還會有一種“衣櫥里總少那么兩三件、衣服不夠穿、沒有衣服可穿”的感覺。
有了新的衣服,舊衣服該何去何從呢?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數量可觀,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既會造成浪費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很多人認為,捐贈和回收是對舊衣服處理的較佳方式。
現在所提到的捐贈已經區別于過去的捐贈,舊衣物給山區的孩子,要求舊衣物在七八成新以上,其中大量的貼心衣物也不適宜捐贈。除此之外,舊衣物捐贈還要經過分揀、消毒、清洗、包裝盒運輸等若干環節,綜合算下來,成本在十元以上,這筆錢誰來付,是舊衣物捐贈難以行得通的主要原因。
捐贈難以實現,回收舊衣物的聲音越來越大。回收設置回收箱是很多小區的回收舊衣物所采取的手段,但回收再利用率不到1%。盡管如此,為了構筑節約環保型社會,使舊衣物發揮新的價值和功能,提高循環再利用率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國際回收局(BIR)此前曾估算,“每合理利用1千克廢舊紡織物,可以降低3.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節約水6000升。”的確如此,2018年,很多平臺展開了舊衣物回收計劃,截止年底,閑魚共計回收8000多噸衣物,相當于減少了3萬噸碳排放。
這些回收后的舊衣物是如何實現“大變身”的呢?回收過來的舊衣物首先經過人工進行分揀,將其中符合捐贈要求的挑選出來單獨處理,剩下的舊衣物則會按照材質、顏色等進行分類,具體如下圖。舊衣物經過改造后,變成了汽車隔音棉、大鵬保溫棉、再生布料和窗簾等。
完善的回收產業有了,就得依靠公眾意識保障舊衣物回收可持續發展。為了這一目的,很多商家或品牌開啟了不同形式的“鼓勵”。比如參與回收舊衣,可獲得螞蟻森林能量700多克,鐘情于種樹的人怎么會錯過機會呢?某時裝品牌也發起了舊衣回收計劃,參與者可獲得該品牌的優惠券......總之,舊衣物回收再利用也和垃圾分類一樣,將成為下一個“潮流”。
有專家表示:“舊衣物回收再利用不僅是環保工程,更是新經濟、新動能,將催生千億元級產業”。背后的潛在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去挖掘,這是因為舊衣物回收仍存在監管不規范,責任承擔不明確等問題,想要去除舊衣物回收“盲點”,首先要明確回收主體,從最初的回收到最后的資源化利用,確定監管部門,避免不法商販轉賣獲利。
相關部門盡快制定舊衣物回收管理辦法,對回收機構以及監管主體進行規范化,確保舊衣物有序回收,有據可查即時跟蹤,建立舊衣物回收“明白賬”,通過正規渠道,真真正正的實現形成規范可控的舊衣物回收產業鏈。
相關閱讀
相關產品